一、赛事背景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重塑全球教育生态。ChatGPT、DeepSeek等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不仅催生了教学工具的革命性变革,更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角色定位、课堂教学范式提出全新挑战。自2022年以来,北京大学非常重视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未来高等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工作。针对如何构建适应数智时代的教学创新体系,如何提升AI时代的教师素养开展了一系列前瞻性探索、国际化合作和培训实践,特别是2022年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部署下,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中西部1000多所高校青年教师开展了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支持了中国高校教师队伍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适应AI时代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新需求。
本次大赛面向2022-2024年度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数字化培训项目的学员,旨在促进项目效果检验,以及学员教学实践反思和共享。
二、参赛资格
1、本参赛者必须在高等教育机构(大学或学院)担任教学岗位,所涉教学可具学术、职业或准专业性质。
2、团队成员可涵盖非教学岗位人员(如从事教学支持、学习技术开发、图书馆和学习资源工作者),但团队负责人必须承担教学职责。参与教学工作的研究生同样具备参赛资格。
3、虽然在报名至提交参赛项目期间,团队成员的构成允许变动,但团队负责人不得更换。
4、需要明确的是,参赛项目不能仅停留在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潜力的“构想”或“演示”层面,必须汇报其在真实教育场景中的实施与评估情况。
三、大赛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剑桥大学教师研究交流中心、北京大学卓越教学网络
四、赛程安排
(1)时间
截止日期:2025年9月19日
(2)作品提交网址
https://dasai.pku.edu.cn/web/index.php
五、奖项设置
奖项设置如下:
一等奖:3个(5000元/个)
二等奖:5个(2000元/个)
三等奖:8个(1000元/个)
优秀奖:若干
优秀作品将推荐到剑桥大学Camtree平台和北京大学卓越教学网络(PKUnet)平台发表。
六、咨询方式
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于老师gtraining@pku.edu.cn
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5年6月11日
附录:
参赛作品要求
本次比赛旨在促进创新与探究,提升学习者体验,改善学习成果。因此,参赛项目应同时具备以下特征:
1、提出应对教育挑战或问题的创新方法,或提供新的教学、学习和评估机会(创新点)。
2、展示在真实学习环境(如教室、实验室、博物馆、工作坊、学生项目、社区学习场所)中对这些创新成果的系统探索证据(探究成果)。
即使规模较小,展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可能性的“示范”项目,也需伴随某种形式的探究或评估,并涉及真实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者。因此,建议参赛者思考其创新旨在支持哪些学习成果,以及如何证明这些成果。成果不局限于正式考试成绩,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增强,或技能与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证据均可作为有效证据。
比赛不要求采用特定的研究方法,欢迎采用各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行动研究、基于设计的研究、前测/后测模型、案例研究、学习调查、态度调查以及二手数据分析。重点在于研究的质量、严谨性和相关性,而非遵循特定的方法论传统。鼓励参赛者选择最适合其研究问题和学习环境的方法,确保所选方法能为教学和学习带来有价值的见解。
严谨的小规模研究以及混合方法研究(例如,将学习分析、班级考试成绩与学生访谈、焦点小组数据、课堂观察或学生作业分析相结合)均可接受。
参赛项目的提交格式灵活。参赛者可以提交不超过5000字的研究报告,也可以提交具有实质内容的“成果”,如学习对象、网络资源或软件工具,并附上简短的说明。
参赛者需提交:
1)团队负责人(不超过100字)及所有团队成员(不超过50字)的个人简历。
2)一份英文摘要(不超过350字),内容包括:
1、创新与探究的背景
2、创新所解决的问题、挑战或带来的机遇
3、开发与评估创新所采用的方法
4、对创新进行探究的主要发现和成果
5、创新对教师教学实践的影响
3)一份研究报告(不少于5000字),内容包括:
1、清晰明确的标题
2、上述结构化摘要
3、5-8个关键词,涵盖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所使用的关键技术
4、描述创新与探究的背景,包括组织、学科、教学方面
5、创新所解决的问题、挑战或带来的机遇
6、设计与开发创新的方式方法
7、描述创新应用的教育环境及具体实施过程
8、说明指导创新开发与实施的伦理规范,包括如何获取参与者的知情同意
9、创新探究的主要发现与成果
10、创新对教师教学实践的启示
11、反思性评估,包括下一步计划及未来发展方向
12、关键参考文献和信息来源,包括使用的现有平台、软件资源、语言模型或算法
(可选)支持材料,如新课程、学习材料、活动、新数据集、网络应用链接
(可选)不超过2000字的技术附录,描述创新中所使用的关键技术,并提供网址、数字对象标识符(DOI)或存储库标识符等信息
(可选)以MP4或MOV格式制作的视频,向教师(非技术专家)简要展示报告成果